第83期 图书推荐--陈古虞:《韩世昌昆曲剧目身段谱》

发布者:曾石如发布时间:2023-05-30浏览次数:21

《韩世昌昆曲剧目身段谱》

陈古虞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2.11

ISBN: 9787573204868


我认为看韩世昌,最低应从四点出发:

第一,应注意他怎样从极小的动作中,流露出人物的心情性灵;

第二,应注意他怎样运用全身的每一部分做出极美的局部动作;

第三,应注意他怎样利用身体的姿式,来与舞台部位匀称地配合;

第四, 应注意他怎样善用目光,来使舞台上的表演与台下的观众发生精神上的连系。

——陈古虞《看韩世昌》


作者简介

陈古虞(1919-1990),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著名昆曲家,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洋文学系,擅长昆曲表演、制谱。早年师从南方曲家许雨香学曲,从北昆老艺人王益友、韩世昌学艺,通晓武生、闺门旦、正旦、六旦、净等行当,能戏甚多。历任北大昆曲社教师、北平一中英文教员,1949年进入华北大学政治研究所学习,后任教于山东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和上海戏剧学院。

内容介绍

韩景林

我与陈古虞先生并未谋过面,但陈古虞先生的名字我并不陌生。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常听先父韩世昌提起“陈古虞”这个名字,记得“文化大革命”前,张琦翔先生来家里记录父亲《我的昆曲艺术生活》一书的口述稿,因张琦翔与陈古虞是北大的学友,又都酷爱昆曲,他们提及陈古虞先生的时候比较多,让我记忆深刻。父亲常说“古虞学戏最好动脑筋,有文化,我想表达的他都能理解,问的问题都是深层次的,对戏剧中的人物把握得比较准确”等等。总之,从那时起我的脑海里就有了陈古虞先生的名字。

去年我阅读了上海戏剧学院俞妙兰老师编的《陈古虞文存》一书,才较多了解到陈先生的概况,他在上戏任教数十年,精研昆曲,甘于寂寞,功力独步,留下了许多昆曲遗著,其中就有记录先父表演的身段谱,弥足珍贵。俞老师将这些身段谱整理结集为《韩世昌昆曲剧目身段谱》,请我作序并题写书名,作为韩世昌的后人我责无旁贷,欣然应允。

先父年轻时虽逢时艰,昆曲萧条,但他孜孜以求,力克困苦,在昆曲艺术道路上坚持不懈地做了不少事情。比如1919 年率团南下上海丹桂舞台,艺惊四座,不期想直接激励了南方曲家、实业家共同创办了名垂青史的苏州昆剧传习所;1928 年应邀东渡日本,把祖国传统剧艺弘扬于海外,轰动东瀛;1936 年率北方昆弋社巡回演出于京、津、沪、宁,还有冀、鲁、豫、苏、鄂、湘等六省十三市,历时两年,行程万里。家父初在北京演出昆曲,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观其《思凡》演出后留下“宁捧昆,勿捧坤”之语,是给予家父的最高评价与褒赏,也是他当时深得教育界、文化界精英支持的表现。正如丛兆桓先生在给我编纂的《韩世昌艺术影集》序言中回忆道:“二十世纪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代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文化艺术之巅峰的昆剧艺术亦在衰落,百年中濒临灭绝。韩世昌先生应运而生并改写了历史,是巨变的时势将一个农民艺术家造就成了英雄,在梅畹华被誉为‘京剧大王’之后,韩世昌又获得了‘昆曲大王’之美誉。”先父一生成功塑造的舞台人物形象,涵盖了正旦、贴旦、刺杀旦、玩笑旦、刀马旦、娃娃生,几近昆剧行当之全部旦角。一个个无一不是声情并茂、技艺兼佳、形神贯注、虚实相辅、脍炙人口、自自然然毫无做作的活生生的角色形象。但由于年代的原因,先父留下的影像资料很少,对他舞台表演艺术的记录和描述只在少量文献中保存,难以观其全貌。

即将出版的这本书以身段谱的方式详细记录了父亲昆曲表演的身段,无疑对了解、展示他的舞台表演艺术是个重要填补,对现在从事昆曲艺术的年轻人更是一本重要的教材。《思凡》、《痴梦》、《贞娥刺虎》、《闺塾》、《刺梁》、《游园》(未完稿)五折半戏的身段谱,是陈古虞先生于北京大学任昆曲指导教师时,跟随先父学习讨论昆曲剧目时记录的。通读了这些身段谱,着实让我惊讶。在那个年代,没有录像设备,仅用文字,在记录先父所演的剧目之外,还将其表演特点、内心活动、情绪变化及手眼身法步、服饰、上下场等,记录得如此之详细,令人惊叹不已。这些剧目也是先父经常上演的经典代表作,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陈先生捕捉先父表演之准确,也显示了陈先生掌握昆曲这门艺术的深厚功底。

此书的出版对研究、探讨、学习韩世昌先生昆曲舞台表演艺术一定会有师从天降的效果。

在此要感谢俞妙兰老师为此书的出版付出的努力和辛苦。

感谢陈古虞先生家属对陈先生珍贵手稿的保存。

辛丑二月二于京华



怀念陈古虞叔叔

李红石

陈古虞叔叔与我父母李啸仓、刘保绵是北京大学同学,也同是北大昆曲研习社成员,同向许雨香先生学曲,经常同场演出,相互切磋,后来他们又都专业从事戏曲研究和教学工作,做出了各自的成绩,这真可谓是结缘昆曲之谊了!共同的爱好使他们建立了几十年亲密的友谊。陈古虞叔叔到上海工作后,几次来京都会来我家相聚,我爸爸总是会亲自下厨给陈叔叔做菜,他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分别时依依不舍;我爸爸去上海出差也一定会看望他。老一辈的相知相交,感情真挚,真让人怀念和敬重!

我认识陈古虞叔叔是在上世纪60 年代,那时我十多岁。陈叔叔几次到北京和我父母会面,我都在场,他们在一起亲密无间、生动有趣的情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记得第一次见他是在一个周日的上午,家里进来一位满脸络腮胡子刮得青青的高个子叔叔,戴深度近视眼镜,嗓音洪亮,这就是陈古虞了!父母和他三人见面高兴异常,握手拍肩一回。我和小妹也迎出来叫他,他竟然弯下腰和我握手,连说:“姑娘好!长得真像啸仓啊!”我受到大人的礼遇,得意得很。爸爸捧上沏好的茶,古虞叔叔一喝连称:“好茶好茶!”又拿着景德镇窑烧山水画的茶杯欣赏不已,爸爸说:“这茶是上等‘旗枪’,专门给你预备的!这里一盒给你带走。”叔叔连连称谢。爸爸忙碌起来,亲自下厨,那天烧了奶油菜花、火腿笋片、糖醋鱼、鸡蓉口蘑汤等菜招待叔叔。妈妈打下手,叔叔在一旁观摩。爸爸的厨艺不错,他日前正好从金华带回一只火腿。大家围坐吃得很开心。那时物资缺乏,这些东西我平时也吃不着,跟着大饱口福。爸爸还开了一瓶白兰地。酒香混合着饭菜香,弥漫了整个房间,老朋友把酒言欢,温馨感人。

三人谈笑,兴致勃勃,话题就转到昆曲上来。妈妈拿出《遏云阁曲谱》,找到他们熟悉的曲目,三人就唱了起来。我见他们以手抚拍,一板一眼地唱起“袅晴丝吹来闲庭院……”“小尼姑年方二八……”,一段段轻声婉转,煞是好听,不觉得被深深吸引。听父母说,他们在北大读书时,同在昆曲研习社向许雨香老师学习昆曲,俞平伯先生非常支持,不仅参加活动,还延请王益友、韩世昌这样的昆曲名家为他们指导教习身段和唱腔。我妈妈常说,两位大师对他们口传身授,每折戏、每个角色的表演身段和唱腔都手把手地悉心指导,使他们牢记于心,受益匪浅。他们也用功学习,尤其是陈古虞叔叔最为投入,经常单独找大师们求教,得到许多真传。这次我也意外找到古虞叔叔亲手誊写送给我爸爸的韩世昌《痴梦》身段谱,其字迹之工整,抄录之仔细,真真令人赞叹!

记得还有一次,我母亲和古虞叔叔一起到韩世昌大师家(那时住在前门崇祯观,韩老搬过去之前我家曾住过这里)去采访他,我妈还写了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听我妈说,古虞叔叔和韩大师非常有交情,她和父亲毕业后没有机会再向韩大师学习,而古虞叔叔则一直没有间断向王益友、韩世昌学习昆曲。古虞叔叔是昆曲专家,而且还是表演艺术家。他的大胡茬和近视眼是有名的,但这并没有阻挡住他痴迷于钻研昆曲制谱和表演!听说当年韩大师特别被他感动,非常喜欢他,教了他许多戏,还开玩笑说如果古虞叔叔不是大近视,扮相再漂亮点,可以下海成角!

有一次我听妈妈开玩笑说,古虞学英文,他的口语还不如他唱昆曲好懂呢!我爸说,你可不能贬损古虞的英文,他是研究莎士比亚的,还会唱“洋歌”呢!我记住了,下次古虞叔叔来了我就请求他唱洋歌给我听,他哈哈大笑,一劲摆手,“洋歌不行,不行!”……我记忆中的陈古虞叔叔和我父母之间的友情,就是这样真挚、毫无拘束的同学情、昆曲情。我父母李啸仓、刘保绵是学习中国文学的,后来从事戏曲研究,是本行;陈古虞叔叔是学习英国语言文学的,他是携英文功底转而从事自己挚爱的戏曲研究和昆曲制谱及表演艺术,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这尤为令人敬佩,令人称奇!

我常想:从陈古虞先生以及我父母身上,从王益友和韩世昌大师身上,可以看出老一辈学者和表演艺术家们,在做学问、做艺术、做一切事业上都具有扎扎实实、孜孜以求的精神!他们一本书一本书地读,一招一式地学,一出戏一出戏地演,厚积薄发,做出自己独到的研究和心得。他们从不走捷径或投机取巧,而是毕其一生,投入到选择的事业中去,把自己的全部心血融入到研究的成果中。如果说他们也曾在人间“留痕”,那都是用他们的生命结出的花果。今天我们怀念他们,最好的方式和实践,就是学习他们的方法和精神,“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古老而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文化作出更多的贡献!



跋(节选)

俞妙兰

由陈古虞先生记录整理的《韩世昌昆曲剧目身段谱》终于出版了,这本著作起始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是韩世昌昆曲表演艺术研究乃至北方昆曲艺术研究中的筚路蓝缕之作,忠实记录了韩世昌部分剧目的表演身段,为他的表演艺术研习传承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素材和效仿依据,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我在整理陈古虞先生的遗稿时,发现有一部分是他记录的昆曲大王韩世昌先生舞台剧目表演的身段谱,实在令人惊喜,因为这恐怕是世间唯一的韩世昌表演身段谱,恰似尘封经年而重见天日的珍宝,千斤之重不言而喻。韩世昌在近现代昆曲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艺术价值不可估量,其少量的音影资料却是花甲之年以后录制的,憾今人所睹其昆曲音容只为惊鸿一瞥已矣。而陈古虞跟随韩世昌学戏并记录下表演身段的年代,正是韩世昌表演艺术处在最佳阶段的中年时期,他向陈古虞传艺时的讲解和教授,仔细耐心,颇多斟酌思辨。本谱虽则亦是文字记录,但仔细揣摩和研究,我们从中仍可窥见韩世昌表演的形体艺术与精神面貌。

根据陈古虞相关档案自述记载,他记录的这些身段谱共计有《思凡》《痴梦》《刺虎》《闺塾》《刺梁》《水斗》六出,今检遗稿,《水斗》已佚,却尚有《游园》未完稿。《游园》写到【皂罗袍】“奈何”二字,根据纸张、字迹、繁简字运用、行文语言习惯等推测,此稿约写于1961 年,何故中断则不得而知。故本书所收为五出半,量虽不大,却已弥足珍贵了。陈古虞年轻时在北京跟随韩世昌学戏那些年,每次学完他都会草成身段谱,韩世昌先生对此也极为欣赏,故其记录的真实度、准确性都极可靠。他到上海工作以后,分别在1961 年和1979 年对这些身段谱进行整理、修订、校正。据其谱前自序,多数身段谱都是给韩世昌亲自看过的,有些是当时就请韩审阅,有些是后来韩到上海演出时再阅,故而这些谱录得到了韩世昌的肯定。因多次修订和誊抄,故在他的遗稿中《思凡》《闺塾》有两本正稿,《痴梦》又有抄赠李啸仓本,本书收录以最终稿本为准。在同一稿本中对剧目的称谓有不同,如扉页称《思凡》正文又称《尼姑思凡》,扉页称《闺塾》正文又称《春香闹学》,皆因此二剧名称本有此异名所致,本书整理时从扉页。……


目 录

序一/ 韩景林

序二怀念陈古虞叔叔/ 李红石

壹思凡

贰痴梦

叁贞娥刺虎

肆闺塾

伍刺梁

陆游园

附录陈古虞剧评选录

谈《思凡》《下山》

谈《贞娥刺虎》

说《刺梁》

漫话《水斗》

《游园》身段之商榷

看韩世昌

跋/ 俞妙兰


本文转载自上戏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图片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