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期 《新剧考》--馆藏民国话剧精品文献之二

发布者:曾石如发布时间:2019-10-28浏览次数:266

 上戏图书馆馆藏之《新剧考》一书,品相良好,图文清晰,实乃早期民国戏剧文献之稀缺珍品,难得一见。

 《新剧考》第一辑,1914年6月由中华图书馆出版,编辑者范石渠,书前附有6篇序言和15幅照片。该书的版幅12.4*17.3公分,全书共收录了《空谷兰》《恨海》《肉券》《家庭恩怨记》《马介甫》《社会钟》和《梅花落》7部文明戏的“本事”、“场中情景”和“事实”等,是迄今为止最早的、最详实的记录早年上海文明戏剧情内容、舞台场景、分幕演出的著作。该书的著者,原书的版权页上注明为范石渠,由书中第6篇序文可知,该书的实际作者是朱耐吾。原书的版权页上,赫然注明“《新剧考》第一辑”的字样。

  该书出版之时,原书作者曾有一个系列的出版计划,“现第一集业经出版,以限于篇幅,不能全载,至为抱歉。将来编印第二集时,自当照录,以副雅意”。在“第一集出版后,仍当继续编印,源源不绝,以副爱读诸君之雅意”,但目前只有第一辑存世。



 《新剧考》以“铜版印成新剧家化装照片十数幅,冠诸卷首,皆系托友人设法觅得,与他本绝不相同”,是为该书的一大特色。经与朱双云的《新剧史》比对,范石渠书中所收录的照片,确如其所说“与他本绝不相同”,其中郑正秋、徐半梅和陆镜若的照片不仅清楚,且为该书所仅见。

 《新剧考》所收录的7部新剧,与郑正秋的《新剧考证百出》有所不同的:范石渠的《新剧考》,不仅详尽地介绍了演出剧目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书中详细地记述了演出分幕的情况,包括上场的“场中人物”、“场中情景”和“事实”。两书均收录了《家庭恩怨记》一剧,但记述的内容却迥然不同。《新剧考》一书载有《家庭恩怨记》一剧的本事和具体的分幕情况,这对于研究早期话剧的舞台演出形式,特别有价值。《新剧考》中的《家庭恩怨记》本事:

  王伯良,世居于苏。清季,官陆军镇统。革命事起,文武多望风逃避,伯良亦携款遁。道经沪上,适与梁玉如遇。玉如尝遨游公卿间,擅承意旨,伯良惑之,恨相见晚。玉如乃导之作狭邪游,妓女小桃红美而艳,为伯良所激赏。玉如百计怂恿,遂出重金纳为妾。桃红故有呷客李简斋,两情投洽,至是竟相与密议,暗约随行赴苏,图永好焉。伯良携桃红归,李简斋追踪至,桃红恒使心腹婢阿巧,引之逾花园墙入,相共欢会。一日,方窃窃私语,伯良前妻子重申及养媳梅仙适至。桃红虑事发,与简斋谋,思以计中伤之。会值伯良生辰,桃红使重申出沽酒,乘不备投毒药其中,以进伯良。伯良觉,桃红谓重申谋弑父。伯良大怒,逐重申。重申涕泣无以自明,饮弹死。梅仙惊痛成疾,遽发狂,神经昏乱,不省人事。左右乘间,以桃红奸状,密告伯良,伯良渐悔悟。适简斋潜来续旧,左右出不意,掩执之,迫书伏辩。简斋乘隙遁走,哗噪间,伯良闻声出,得伏辩,大愤,手刃桃红,逐阿巧使去。时梅仙已就医病院,伯良念至亲骨肉,丧亡殆尽,一身外无可系恋者。会其乡人何三山自沪归,三山久投身慈善界,创设孤儿院,款弗继,尝求伯良资助,伯良不应。至是乃使人招之来,尽捐其家财,佐院中经费。欲自杀,三山劝止之,谓将军宁在阵上亡,胡作此妇人女子态耶。伯良惭谢,遂复从军,被命为镇边大将。持节往,见军纪不振,锐意改革,使人赴沪购枪械。时梁玉如方操是业,承揽代办,杂以寙败,暗中获利甚厚。何三山颇不直玉如所为,劝其解囊充慈善费,玉如拒之。三山怒谓:“子以清客起家,坐致鉅富,所得多不义财,且当日诱伯良买妾,致酿惨变,今复以废枪获善价,饱其私橐,天而有知,必不汝佑”。玉如闻言大忿,斥之出。后卒以营业失败,落魄而死。梅仙入病院后,疾良已,顾无家可归,逐从院长夫妇,漫游海外,尽瘁于慈善事业,负盛名,欧美人称道之不绝口。李简斋既遁走,急返沪,又与妓女杨花识,情好甚笃,久之境益窘。简斋父故为前清提督,将种也。杨花规劝之,使投行伍。临行,赠以金镯子一对。简斋遂发愤自励,慷慨从戎。适隶伯良部下,伯良治军严,将士多以为苦。一日,开军事会议,伯良谆谆告诫,申明约束,众益不服,窃谋变,简斋驰报伯良。左右以为妄,且忆曩事,欲诛之,伯良禁弗许。简斋大惭,拔刀自刎死。无何,全军鼓噪,伯良知变作,走荒野中,左右已星散,伯良自悲身世,长叹一声,遂削树枝,刺血濡染,写述怀诗一首毕,伏剑而死,左右觅得其尸,藁葬之。

  第一幕

  场中人物:王伯良、梁如玉、何三山、孤儿院长、李简斋桃红情夫、小桃红妓女即王伯良之妾、阿巧桃红之婢、王伯良之护兵甲乙、鸨母、龟奴

  场中情景:

  布置为上海长三妓院,器具精良,臧获伶俐。妓女小桃红柔情媚态,使人魂销。一顶绿头巾,公然赠莽将军戴上,观此可见青楼中人之淫滥。

  事实:  

  前清陆军统制王伯良,苏人也,当武昌起义后,知满政府必倒,携款逃归。路经沪上,有梁玉如者,尝为公卿食客,徒手致富,累资鉅万,夤缘充上海某洋行军装买办。适与王遇,竭力周旋之,恒相约作狭邪游。梁寓沪久,青楼中多其素识,妓女小桃红有殊色,其鸨母某挟之为奇货。梁先与设计,诱王入彀,王果为所惑,缠头之赠,千金不吝也。既而情好益笃,乃与鸨母议,出重价赎之,诹吉迎娶。是日,偕其友何三山及梁玉如,宴于小桃红妆阁,主客尽欢而散。小桃红故与狎客李简斋相恋爱,有啮臂盟。李闻其将适人,因往话别。桃红劝李尾随至苏,乘间欢会,并商量异日兔脱之法,期永好焉。

 第二幕

 场中人物:小桃红、阿巧、李简斋、王重申伯良前妻子、梅仙伯良养媳

 场中情景:

 嘉树青葱,群花灿烂,富家之园林也。小桃红与情人幽会于此,喁喁私语,情致缠绵,及为小儿女撞破,遂密议陷害之,令人发指。

 事实:

 伯良既携小桃红归,简斋追踪至,赁居附近。桃红有心腹婢阿娇,以红娘自任,为之传递消息。伯良或他往,则导简斋至其花园中,与桃红幽会。一日,伯良之前妻子重申养媳梅仙适游园,见之大惊,急避去。桃红虑事败,问计于简斋。简斋曰:“是何害?”密议良久,谓:“俟伯良生日,使重申沽酒于市,阴投毒药其中,饮时,故讦发之。伯良必盛怒,置重申死地,其事谐矣”。红曰:“甚善,谨如君命”。

……

 《新剧考》的逐幕分记,是该书之一大特点。而郑正秋的《新剧考证百出》,虽然记述的剧目数量,远较《新剧考》为多,但所记述的内容则十分简单。郑氏书中,亦载有《家庭恩怨记》一剧:

 《家庭恩怨记》,春柳悲剧之一,计分七幕,编者镜若。

 本事:

 前清陆军统制王伯良,民军起义时,挟资潜遁。道经海上,纳名妓小桃红为妾。桃红故与李提督子简斋情好甚笃。至既旋里,简斋追踪至。桃红屡遣心腹婢阿巧导之幽会。一日正在花间私语际,为王前妻子重申养媳梅仙撞见。桃红惧,设计陷之。王不察,盛怒逐子。重申无以自明,涕泣自枪死。梅仙痛夫成痫,王亦渐萌悔意。会简斋深夜越垣入,为护兵所执,逼书伏辩,以防懈被逸。王闻声出视,得伏辩恚甚,因手刃桃红。先是王之乡人何三山,居海上办孤儿院,曾求助于王,王却之。至是三山适返里,王遣使招之,托以家事,且尽投其赀于孤儿院。己则四顾茫然,一身无着,举刃欲自戕。三山劝以男儿当马革裹尸,若沟渎自经,徒为天下笑耳。王悟,遂发愤从戎,以图晚盖焉。

 剧中人:

 王伯良、其子重申、其妾小桃红、其养媳梅仙、婢阿巧、佣妇李妈妈、护兵甲乙、孤儿院院长何三出、其子何述山、梁玉如、妓白兰花及鸨母等、桃红情夫李简斋、来宾四。

 剧情:

 第一幕,梁玉如怂王伯良纳妾。

 第二幕,小桃花红、李简斋之私会密谋,及重申、梅仙之谈话。

 第三幕,王伯良之诞辰。

 第四幕,小桃红诬重申毒父,伯良偏听逐子。

 第五幕,重申自杀。

 第六幕,梅仙痛夫成痫,伯良感梦,及李简斋被执复逸。

 第七幕,王伯良手刃小桃红。


两书相较,详略自现。

通过详尽的文字记述,范石渠的《新剧考》至少为我们在文字上还原了当年上海文明戏舞台上真实的演出情况,舞台的布景、出场的人物等,相比郑正秋的《新剧考证百出》,是一大进步。

《新剧考》一书,目前在国内不易常见。国图和上图均未没有藏本。目前国内仅有北京的首都图书馆和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收藏该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图书馆也有收藏。对比这仅有的三处藏本,尤以上戏的馆藏为精品。

关于本书的作者范石渠,目前能检索到的信息十分有限,其生卒年和主要社会经历均不详。范石渠可能在图书出版行业工作,《民国日报》上曾有一则范石渠刊登的“感谢名医”的启事,落款为“进步书局编辑员范石渠”。范石渠曾于上个世纪初在《中华学术界》、《中华实业界》、《大中华》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关日本和当时国际政治关系的文章。范石渠似精通日文,曾翻译日人内藤顺太郎所著的《袁世凯》一书。

  

 而有关朱耐吾的信息,亦十分渺然。由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检索的信息可知,朱耐吾可能从事图书出版和教育文化用品商贸之业。1925年4月,朱耐吾在交通路的新民国书馆创铸并发行孙中山的铜像,此外朱耐吾还在棋盘街开设了一家上海仪器公司,经营文化用品。《申报》上曾刊有朱耐吾的上海仪器公司与荷兰荷华洋行之间因定购大宗铅笔的商贸纠纷案。1927年11月17日,上海书业业会成立,朱耐吾出任大会的候补执行委员。1931年5月30日,“上海市特区市民联合会第八区分会,自呈请上海市党部核准许可,当积极筹备就绪,于前日下午二时,假座山东路天安堂开成立大会”,朱耐吾当选为候补执行委员。

本书之出版,《申报》上刊有相关的信息:

 欧洲演剧,每一名著新剧出,必先于数礼拜之前,将其剧本登诸日报或专刻印刷品,以传播于世,使观者于剧中人物、情景及其事实、宗旨,皆深印于脑际,烂熟于胸中,且企慕之至渴,然后剧场中人始取而演之。故一旦登场,必倾动全国。是知剧之声誉与观剧者之感情,必赖印刷品以介绍之、沟通之,此《新剧考》之所以不可不作也。

 本编为范石渠先生所著,择现在最著名之新剧先为编入,每剧先考其本事,次列幕表,并逐幕为之说明。凡剧中人物、布景、剧情、剧旨,纤悉靡遗,并加诸新剧家化装铜版精图十数张,以助读者兴味,洵爱观新剧与研究新剧者所不可不备者也。内容格外丰富,全书二百数十页,只售大洋四角。

 本编剧目如下:

 《空谷兰》、《恨海》、《肉券》、《家庭恩怨记》、《马介甫》、《社会钟》、《梅花落》。

  总发行所:上海棋盘街中华图书馆,分销处望平街《申报》馆及各大书坊。

 《新剧考》所收录的7部文明戏,均为当时十分上座的剧目。由于该书所录的内容,均有十分详尽的舞台演出情况的描述,对于后人了解文明戏甫新之际的舞台呈现,颇有裨益。

《空谷兰》一剧,当时是新民新剧社上演的代表剧目,有前后两版本。此剧上演之后,深得上海市民的欢迎,新闻媒介亦给予高度的关注。曾经与新民新剧社进行激烈商演竞争的民鸣社,在最终合并新民社时,所演之剧目,亦是《空谷半》。此后,各文明剧社竞相上演是剧,民兴社、笑舞台、新舞台、大风社、和平社等,均上演过是剧。甚至连爱国女校的学生,在校庆之际,也上演《空谷兰》。鉴于其良好的演出市场,该剧又被翻拍成电影。至1936年底,上海的中央大戏院,曾先后多次上映电影版《空谷兰》。

《恨海》一剧,又名《情天恨》,为陆镜若所领导的春柳剧场的保留剧目。然而最初将是剧搬上舞台的,却是新民新剧社。目前所能查阅到最早的《申报》演出广告记录,为1914年2月15日,新民新剧社在“石路中天仙茶园旧址”上演的《情天恨》。主要演员,除当时颇有名望的郑药风、凌怜影、汪优游、王无恐、李悲世之外,还有天真、冰血、笑倩、石痴、双云、笑吾、素素、寒梅、镜花、秋声、怜侬、航燕、猛省、幼侠、光明、瘦鹤等人。剧评家瘦鹃在《申报》上发表了评论文章《志〈情天恨〉》,对新民社演员在《恨海》一剧中的表情、台词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评述。1914年5月3日,上海新剧公会组织六大剧团,进行联合演剧,是为早期新剧运动的一大盛举。《恨天恨》一剧又以《恨海》之剧名,再次出现在上海市民的面前。此后,春柳剧场、笑舞台等新剧团体,又多次上演是剧①。

《肉券》,又名《女律师》,新民社和笑舞台都曾上演过该剧。1914年5月3日,上海新剧公会六大剧团联合演剧,亦曾上演过该剧。

《家庭恩怨记》最早的记载,见1912年4月22日《申报》的广告。该剧上演之后,剧评家昔醉曾撰有《演剧同志会新剧〈家庭恩怨记〉评》一文,对其予以高度的评价。陆镜若领导的新剧同志会上演的新剧,代表了当时上海文明戏舞台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昔醉在文章中指出,新剧同志会的演出,“不用唱工与锣鼓,全剧分六幕。”这一记述与郑正秋的《新剧考证百出》一书的记述不符,郑氏在书中道:《家庭恩怨记》是 “春柳悲剧之一,计分七幕,编者镜若。”陆镜若不仅是该剧的编剧,还是该剧的主演,“镜若起伯强,做工老到,说白清爽”。

早期的新剧,台词体系尚不完备。然新剧同志会在演出中,对于台词甚是重视,如陆镜若在《家庭恩怨记》剧中台词,“说得凄惨动人,是殆深于新剧智识,而极有心得者也。”苏起新扮演筱桃红(小桃红)的台词,“言得有情有理,四座掌声不绝。”

 早期的新剧舞台,带有明显的戏曲印迹,不少剧社为了招揽观众,亦将戏曲唱腔

 入新剧,如新民社上演《家庭恩怨记》时,加入京调,加入滩簧。不少新剧演员本身就有良好的旧戏功底,时而在新剧演出中,一展旧戏之魅力。《家庭恩怨记》中,润身扮演王伯强,“席间唱《金水桥》一段,足见于旧戏,颇有功夫。”清风饰王寿,唱做俱佳。“在席间唱《李陵碑》一段,亦颇可听。”此外“化佛饰某妓,唱《拾玉镯》,恨生饰某妓,唱《黄金台》,崇秀唱《二进宫》,净角楚鹤饰妓佣,唱《吊金龟》,寒梅饰某妓,唱小曲。后幻侠又与崇秀合唱《天水关》,音调俱佳。”这一点与陆镜若的新剧同志会,有明显的差异。  

《新剧考》书中记述的《马介甫》一剧,虽未说明该剧是哪个剧社的剧本,却详细记载了该剧的演出情况。翻检当年的《申报》可知,《马介甫》一剧,大抵于1913年九、十月间,便由新民社上演于上海的新剧舞台,当时的报章对新民社的演出,进行了详尽的评述。该剧脱胎于《聊斋》,一方面有神怪剧之新奇,吸引市民,另一方面家庭剧的是非曲直,成为上海市民竞相观剧之动因。   

《马介甫》一剧,由于广受观众的喜好,在上海市民社会中的知名度颇高,除了新民、民鸣这样的职业剧团将其搬上舞台,进行商演之外,就连一般的中学也于校庆之际,在校园内上演自娱,还被搬上默声时代的银幕。

《新剧考》中收录的《社会钟》一剧,据郑氏《新剧考证百出》一书载:“日本名著,原名《云之响》,编者佐籐红绿,春柳主任陆镜若迻译,付梓易今名。”

《梅花落》一剧,是当时上海新剧舞台上十分著名的戏剧,新民社上演《梅花落》的第一天,便引起了市民社会和新闻舆论的关注。为了使该剧更具市场吸引力,民鸣社聘请了新剧界的大鳄任天知和欧阳予倩聘任该剧的主角;而笑舞台上演的《梅花落》,则将当时方兴未艾的西方舞蹈引入了新剧舞台,为此戏剧理论家宋春舫专门撰文,介绍笑舞台上演的《梅花落》。


《新剧考》一书,选取7出当时有代表的新剧剧目,详细记述了其分幕演剧的情况,是早期民国话剧文献中的精品,与朱双云的《新剧史》和郑正秋的《新剧考证百出》,共同构成了民国早期话剧的核心文献,称为民国话剧文献的“三新”。

 ① 据《申报》1914年7月23日广告载,春柳剧场上演《恨海》。“《恨海》为海上新剧之一,本剧场初演《家庭恩怨记》后,大受识者称赞,早蒙学界纷纷投函,要求排演是剧,以饱眼福。同志诸君,不敢率尔操觚,前曾演过一次,准于今晚重演斯剧,主角均是老手,其支配之相当,点缀之精美,布景之新奇,尤其余□,洵绝无仅有之杰作也。”

1915年1月29日,石路南首的新民舞台特邀新剧同志会演出《恨海》:“此剧与他家所演截然不同,谓余不信,请尝试之。”1916年7月8日,笑舞台上演《恨海》。


撰稿 赵骥,编辑 曾石如,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