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期 图书推荐--《剧场生活》

发布者:曾石如发布时间:2019-06-20浏览次数:402

《剧场生活》

1.阎哲吾与《剧场生活》

 阎哲吾其人

 阎哲吾 《矛盾月刊》,1934年第2卷第6期,1页。


阎哲吾(1907—1988),现代戏剧家。原名阎葆明,字哲吾,笔名有折梧、包明等。1907年生于江苏省扬州市,在同乡中被称之为“扬州虚子”,又戏称他是“阎折五”,意思是说话不足信,要打折的。陈白尘曾在《剧影生涯》里说道:“这位阎哲吾是扬州人,凡事张皇,南国同学们都叫他‘扬州虚子’。或用他的名字开玩笑,说听他的话要打一折五扣,信不得的。”其实,扬州人的所谓“打折”,好像是有着一种虚张声势的意思,并无信用打折之意。笔者还见到过陶金的回忆,说他的第一位戏剧老师是南国艺术大学的阎哲吾,所有戏剧课程,包括排练实习都由他一人包了。此外,阎哲吾还在山东济南的民众教育馆,尝试农民戏剧的探索。

1927年,阎哲吾毕业于扬州第五师范。1928年在田汉创办的南国艺术学院戏剧科学习,并加入南国社,从事中国现代话剧启蒙运动及学校剧、小剧场运动。1929年至1932年在江苏镇江,演出话剧并创办人生剧社,后在镇江中学任国文教师,成立镇中剧社。其间在《民国日报》副刊《戏剧周刊》《民众日报》副刊《摩登戏剧周刊》《时事新报》的《戏剧运动》周刊、《南京日报》副刊、《新民报》副刊、上海《南国周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1932年至1937年任山东民众教育馆推广部戏剧指导员,除辅导演出戏剧外,还自编独幕剧《防不胜防》《母性之光》《中华民族的母亲》《老坏的末路》《法律以上》等。曾主编过《山东民报》副刊,并在天津《庸报》副刊《另外一页》《益世报》等报刊上写文章,出版《剧场生活》(中华书局)、《学校剧》(商务印书馆)、《中国民间戏剧论文集》(中央书店)等。1937年后辞职,去南京省民教馆工作,后去武汉。在熊佛西领导的抗战剧团任剧团训练部主任。经宜昌、万县、重庆去成都。1938年至1941年在南京国立戏剧学校任职,后迁往重庆,帮助余上沅搞对外联络工作兼导演。1941年熊佛西与张骏祥成立中央青年剧社,他任该社剧务科长。1941年至1944年底任教育部实验戏剧教育队队长,加入国民党,曾任中华戏剧界抗敌协会理事。其间,出版《剧团管理》和《表演艺术论文集》等书。1946年回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书至南京解放。


1941年4月,阎哲吾当时国民政府奉教育部之命,在重庆筹组“实验戏剧教育队”,5月1日成立,阎本人任队长,队员有三、四十人,其中有一部分是国立剧专和四川省立剧校的毕业生。剧教队在成立后的4年中,曾先后在青木关、歇马场、北碚、白庙子、黄桷树、天生桥、澄江镇等乡镇以及巴县、江北、璧山、合川、江津、长寿、涪陵、忠县、丰都等地,演出话剧数百场。主要的剧目有赵清阁的《一个老教师》、老舍的《面子问题》、沈蔚德的《民族女杰》(一名《孙四姑娘》,获国民政府教育部征求抗日剧本第一名奖金的剧本)、陶熊的《反间谍》、李庶华的《春暖花开》、张石流的《烟苗》等自行创作的剧目以及其他剧团上演过的剧目,如《蜕变》《寄生草》《女店主》《少年游》《堕落性瓦斯》《迷眼的沙子》《哑妻》《未婚夫妻》《半斤八两》《求婚》等。观众对象是工人、农民、大中学校学生、机关职员和市民。

阎哲吾对于剧教队的管理极为严格,规定了所谓的“三不主义”:即不坐茶馆;不酗酒;不淡恋爱。因此人称实验剧教队是“清教徒”。

剧教队每天有朝会和升旗仪式,上午有一小时学习业务或读报,伙食自己派人管理。成员一律穿制服,每人一套,冬天有黑大衣(离队时需交回)。队员的薪金及米贴很低。3年多的巡回演出,队员生活清苦,致使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很大。但在阎哲吾的带领下,剧教队做出了3大成绩:

第一、实现了实验部编剧本演出的计划。

第二、宣传了抗日战争,丰富了战时各小城镇、农村、工厂的文娱生活,增强了人民群众“抗战到底”的爱国思想。

第三、为各大剧团和大专院校培育和训练了一批剧艺人才。

此外,剧教队每到一县,即为该县举办短期的戏剧训练班,使地方话剧演出能有组织基础,话剧事业得以生根发芽。

1949年,阎哲吾参加第三野战军三十五军文工团,后转为华东海政文工团。1951年加入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1952年调任上海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至1976年退休。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

阎哲吾对戏剧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出版戏剧理论著作,编剧、导演、教学,领导剧队从事抗日宣传等等。著有《学校戏剧概论》《南国的戏剧》《剧场生活》《剧团管理》《战时宣传术》《怎样排演抗战戏剧》等 。1943年,胡绍轩为独立出版社主编了一套12本的戏剧理论丛书,其中《导演方法论》与《剧团组织和演员训练》二种,就是请他和张石流二人合著的。[时间问题]他晚年离休后仍在贡献余热,编写了《田汉创作年表》(1979年,上海《戏剧艺术》),《余上沅年表》(1983年广东《戏剧艺术资料》),《中国现代话剧教育史稿》(1986年,上海师大出版社)。


2.《剧场生活》一书  


《剧场生活》


《剧场生活》,阎哲吾著,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六年六月(1937)初版,实价“国币五角”。平装,右翻竖排。尺寸:13×18.7厘米,书的校对者为柳启新。书前有多幅照片,如:作者近影、一九三六年山东省民教馆舞台上的朋友、一九三四年戏剧班同学合影、《回春之曲》剧照3幅、《油漆未干》剧照2幅和剧团下乡演出剧照6幅,书未有多幅书籍广告。

另有作者1936年8月10日“整理全稿后草于扬州家中”的《写在前面》:

这本书现在分为五辑,也不过是略示眉目而已,分类未见确当;而第五辑“苦闷,牢骚”内中各篇文字,多属情感上之一时悲忿,未见得合乎自己的主张与信念:不过从那几节文字里也可以见到实际生活中的另一面,所以一并刊在本集里。

这部稿子并没有惊人的议论,只有一些小小的经验之谈;这些经验是否正确,还有待于高明之指正。所以与其说这部稿子可以给从事戏剧工作的人们一些他山之助.还不如说把个人的工作献给大众之前,有些什么错误,祈求匡正!

这就是我刊行本书的意思。

这部稿子承山东省民教馆福鸿、哲霖、其信、秀英等同学为我重行抄录,岫云女士在巡讲旅途中为我保存妥当,得免遭“雨劫”;更承白尘兄为我校正,叔养兄为我绘制封面,统使我万分的感激.书此聊以志谢。

全书254页,全书分五辑:舞台管理、剧本演出、演员训练、语音学习、苦闷牢骚,另有附录。每辑中有若干小节,如第三辑“演员训练”内有:我们的信条、有计划的生活、木偶与野马、演员个别训练与表演技术之本位向上、怎样批评演员。正如作者本人所述,《剧场生活》一书,共有5个部分,书末附有《常用音字一览表》《拉丁化新文字简易学习法和国语罗马字简便学习法》。

书的第一辑中,《我们底后台组织及活动》一文,以图表的形式叙述了后台职务的分工配置;《科学的道具管理法》一文,详细地阐述了道具的保管、道具的布置、化装品的管事等。第二辑中的《编选剧本的困难》一文,指出剧本是舞台演出最主要的环节之一。据阎哲吾统计,当时“国内所有的创作剧及翻译剧,只须三百元便可买齐。但是常在整个儿国内剧坛上演的剧本,不到一百五十个;演出效果显著的又不到一百个。”(P64)在《多幕戏排演方法一得》文中,作者提出了多幕剧的排演法分别有顺序排演、重点排演和倒序排演三法,且各有优劣,并强调了化装排演的特别功用。有关剧本的演出效果,作者认为“听取观众的谈话”,是改进剧本、提高演出水平的重要渠道。书第三辑中的《有计划的生活》一文,重点强调了一个好演员“不只求技术上经验的获得,还要求理论上知识的了解”。作者认为要作一个深沉的表演艺术家而“不要作一个浅薄的流氓演员”。(P96)书第四辑中《我对于舞台语音的学习》一文,强调了话剧演员吐字发音基本功的重要性,尤其是南方的演员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地提高国语发音的技巧,对于话剧的舞台演出,至关重要。在书的第五辑中,作者认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出路,是“戏剧职业化”。(P136)在《戏剧职业化以后》一文中,作者涉及了话剧演出的“经济问题”、“叫座问题”、“剧场问题”、“台住制度柱的危机”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赵骥推荐, 编辑 曾石如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