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八十载,校史话春秋:
世界读书日“谈上戏建校五大奠基人”讲座圆满举行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于4月23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史讲座——《校庆之年说校史——谈上戏建校的五大奠基人》。此次活动由图书馆陈军馆长主持,校史研究专家、戏剧文学系教师顾振辉博士担任主讲嘉宾。陈军馆长在开场致辞中强调,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阵地,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恰好与上戏八十周年校庆相逢,所以萌生了请顾振辉老师讲校史,介绍上戏建校五大奠基人的传奇故事及其成就贡献的想法,带领师生们回溯学校八十年峥嵘岁月。
作为上戏校史研究的资深学者,顾老师与母校渊源深厚。他曾任职于上戏图书馆,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校史,先后出版了《凌霜傲雪岿然立——上海戏剧学院・民国校史考略》《上海戏剧学院・民国史料汇编》《不知岁月长,但见流光熠——上海戏剧学院·民国校友口述历史》等多部专著,并参与编纂《戏文名师》《上海戏剧学院院志》等重要文献。这些成果不仅填补了校史研究的诸多空白,也让他在学术领域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专长。顾老师以自身经历诠释了“读书改变命运”的真谛,陈馆长以此激励在场师生重视阅读与研究。
讲座中,顾老师以《大学》中“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古训为引,从历史脉络入手,深入剖析上戏建校的时代背景。他介绍,上海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发源地,凭借繁荣的城市经济、稳定的市民阶层以及独特的文化氛围,为戏剧发展提供了沃土。特别是在抗战时期的“孤岛剧运”阶段,特殊的政治环境使得戏剧行业逆势繁荣,同时也催生了众多戏剧教育机构,尤其是中法剧艺学校等成为了上戏建校的重要前奏。
随后,顾老师详细回顾了上戏的建校历程。1945年日本投降后,话剧界人才汇聚,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戏剧家李健吾萌生创办戏剧学校的想法,便拉上了好友黄佐临一起向上海市教育局申请建一所私立的戏剧学校。恰巧,当时的教育局长顾毓琇与李健吾都曾担任过清华剧社的社长,两人一拍即合,学校也成了公立的。顾毓琇推荐了戏剧教育家顾仲彝加入。他们接收敌伪剧院,准备将部分营收作为办学基金,为学校的创立奠定了物质基础。在梅龙镇酒家的一次聚会上,顾仲彝被众人推举为校长,与教务长吴仞之一同承担起筹备重任。
在对五大奠基人的介绍环节,顾老师结合珍贵的历史影像和文献资料,生动展现了他们的卓越贡献。顾毓琇不仅在学术领域成就斐然,还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诸多支持;李健吾以其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对戏剧的热爱,成为建校的重要推动者;黄佐临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的先进导演理念引入中国,为学校的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顾仲彝凭借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学校的初创和发展呕心沥血;熊佛西接任校长后,提出“培养人才的目标,我以为,首先应该注重人格的陶铸,使得戏剧青年都有健全的人格,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与家国情怀,为学校确立了独特的精神品格。
顾老师在讲座中还分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校史故事:1946年,学校遭遇“裁撤风波”,师生们团结一心,在顾毓琇等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成功化解危机;校庆时,剧校师生排演《岁寒图》,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田汉为学校创作校歌,熊佛西幽默点评的趣事,都让在场师生感受到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
从建校初期的艰难草创,到历经风雨的发展壮大,顾老师全方位展示了上戏在专业设置、师资建设、学生演剧体制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他强调,五大奠基人以广博的大戏剧观在建校伊始就为学校设立了宏伟的蓝图。他们带领师生坚守理想信念,在艰难困苦中,同心同德,为学校确立了家国情怀与家园精神的基石,这种精神至今仍是上戏人的宝贵财富。
讲座尾声,陈军馆长总结道,顾老师通过详实的史料、生动的讲述,将上戏建校史与五大奠基人的故事有机融合,充分展现了“名人办名校”的独特丰采和魅力。这些奠基人均是导演、编剧、戏剧教育、理论与批评等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们深厚的学术造诣与卓越的艺术成就,值得当代师生永远敬仰与学习。此次世界读书日活动以校史为切入点,不仅丰富了师生的知识储备,更激发了大家对学校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让“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这一理念在传承校史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本文转载自上戏图书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