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期 图书推荐--刘丽丹:《粉墨中国:京昆折子戏选介》

发布者:曾石如发布时间:2024-01-10浏览次数:13

粉墨中国:京昆折子戏选介》

Theatrical ChinaSelected Excerpts of Beijing Operaand Kunqu Opera

刘丽丹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


图书介绍

京剧和昆曲流传已有数百年,是最早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中国戏剧。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兰芳先生率团访问日本、美国、苏联后,更成了世界人民熟悉的中国“国粹”。至今在中外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中,都可见到京剧的身影。

用外语传播京剧也有了很久的历史。据我所知,已有的传播方式大致可分三种:第一种是专门著作,概论性的全面介绍。最早的似乎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Rewi Alley)写的Peking Opera,于1957年出版、1984年修订重版。目前比较通行的是著名京剧学者徐城北编著、陈耕涛英译的Peking Opera(2003)。此外,酷爱京剧并以此写出博士论文的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Colin Mackerras),也在香港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Peking Opera(1995)。第二种是剧本翻译。早在六七十年代,英文版《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杂志就连续刊登了从《红灯记》《沙家浜》到《海港》《龙江颂》等所有现代京剧的英译。近年来孙萍教授主持的《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则将传统京剧剧本的英译推向了一个高潮。这个系列计划出书100部,已经出版了《贵妃醉酒》《打渔杀家》《空城计》《断桥》《拾玉镯》《秋江》等,每部除全剧英译外都附了“京剧艺术概述”。第三种则是演出现场发放的英文说明书和演出时的英文字幕。记忆中较早的说明书翻译大约还是我做的,那是在1988年上海京剧院演出《曹操与杨修》的时候,内容并不多,不知怎么找到了我。使用英文字幕印象较深的,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关栋天主演的《关圣》,我也在现场看了。现在这本双语版的《粉墨中国》,采用的方式似乎与前面几种都不同,也许可称为第四种。跟前面几种比,它没有第一二种那么庄重严肃,比第三种又正式些,增加了点知识性内容。从总体看,这本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有个比较巧妙的架构。它选了京、昆各5个折子戏,不求多,不求全,而又有一定的代表性。体现在戏不多但戏种较多(文戏、武戏、做工戏、唱工戏、舞蹈戏)、角色较全(生旦净丑甚至包括细分的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昆曲的小生、巾生等),“四功五法”的基本表演技巧体现较全面。整本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似乎是按“四功”的次序展开的。只不过“唱念做打”倒了个次序,是“打做念唱”,《三叉口》是“打”,《拾玉镯》是“做”,后面几折是“念”和“唱”。而“手眼身法步”“五法”则穿插在“演出赏析”的具体过程中,结合具体剧目、具体角色及具体演员来进行。这似乎是有意的安排,作者是用了心的。

第二,介绍中注意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所选的每一出戏都包含了四个部分。一,简介,包括戏目简介、剧情简介、人物简介,这大体相当于前文说到的第一种方式的简化;二,除第一出之外,其余九出都有“唱词”,还有对白(如《十五贯》),这相当于前文说的第二种方式的简化;三,演出推荐,每出戏都推荐优秀的舞台演出版本。这等于把前文说的第三种方式端到了眼前。当然,它没有提供现场字幕,但这完全可在教学中补充;四,演出赏析,这部分可说是本书的特色。针对每出戏、相关角色的表演特色进行点评,可说把各出戏乃至其背后的中国戏曲的精华和盘托出,端到了观众前面,更能使不懂中国戏曲的外国人领略到中国戏剧的妙处。

这两个特点的结合,使得本书非常适合作《京剧欣赏》《戏曲赏析》之类课程的教材。凭借本教材,教师既可在事先介绍京剧和昆曲的知识背景,又可以利用教材推荐的视频,在与学生一起观赏的过程中细致地欣赏中国戏曲表演的艺术技巧。中英双语的形式则使得它在国内国外都可使用。



文|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潘文国

本文选自《粉墨中国:京昆折子戏选介》序言



“《粉墨中国:京昆折子戏选介》图文并茂、中英双语,全彩印刷,是面向海内外读者的中国戏曲鉴赏读物,亦可作为海外中文学校和孔子学院的戏曲教材。本书对作品定位、剧目选排与内容规范等进行了反复推敲,选取十部经典京剧和昆剧折子戏,涵盖生、旦、净、丑四行当,穿插百余幅精美剧照,系统展示了戏曲的多种样貌。”


作者介绍

刘丽丹,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博士在读,现供职于上海戏剧学院。曾出版专著《现代汉语假设关联词考论》,发表论文《从文化自信到文化强国——简论艺术管理的现状与当代使命》《〈暴风雨〉,一次跨文化的戏剧探索》,翻译著作《〈赵氏孤儿〉现当代演出:艺术研究与访谈录》《上海话剧百年图志:1907-2007》《超技术艺术》与传统戏剧剧本等。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2022年重点课题《海外华裔新生代文化交流需求调查与策略研究》与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2017年重点课题《上海广播电视媒体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规范应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等。


本文转载自上戏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图片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