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期 图书推荐--《中国古代首饰史》

发布者:曾石如发布时间:2020-10-12浏览次数:1371


书名:《中国古代首饰史》

作者:李芽等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0-9

ISBN:9787559442543


系统性与实用性的力作:评《中国古代首饰史》

A Systematic and Practical Masterpiece—Book Review of A History of AncientChineseJewelry


翻阅着三卷本的《中国古代首饰史》,叹服之情油然而生,参与作者其余几位并不熟悉,但对署名作者李芽是很了解的,她那渗透着古典美的柔弱身姿和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内心极为刚强的个性跃然眼前。九十万言的大作,出自几位而立、不惑之年,又要教学科研,又要工作,又要社会活动,又要照顾家庭生活,俗言说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轻教授、学者之手,其甘苦和辛劳不言而喻!

粗略看完这套书,第一印象是出版质量很高,从书的版面设计到包装装帧,都极为用心,散发出既朴素又精致的文学艺术气息。

李芽从事中国古代首饰研究,屈指算来该有一二十年的时间了,她的博士论文就是《中国历代耳饰研究》,在三年攻读学位期间,为了撰写论文,北上南下,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图书馆、历史文物资料室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为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搜集专题研究相关的文史、形象资料,她还申请作为访问学者去北大哲学系进修了一年,为完成整个首饰史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古代首饰作为服饰史的一个部分,在服饰史研究中都是一笔带过的附属内容,基本没有给予比较系统、全面的论述,是属于那种能给主题论述增色就涉及,相对资料缺乏、内涵功能辨识不明确时就回避、舍弃的可有可无的内容。真正系统、全面地以首饰研究为主线的通史性著作,这本《中国古代首饰史》是第一部。因此,作为一个曾经是附带领域的专题史研究,每走一步都是困难重重的,可以借鉴、参考的相关论文著作并不多,一切都要从头做起,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时间,在浩瀚的文献资料中去搜寻、检索、一点一点汇集、整理出有用的材料。并且服饰史研究领域还有一个形象、文字资料相互对应、对照引证的问题,因此资料的收集工作就特别繁杂,工作量大。看过《中国古代首饰史》后,对作者们的基础研究工作印象深刻,认为这套书在以下这几方面做得严谨、深入、卓有成效。

一是比较全面、完整。专题史研究首先讲究的是要有横向的完整性,完整性取决于你对这项研究的涵盖面是否充足,是否涉及到了应该包含的所有内容。完整性的论述必须建立在全面、丰富的基础材料之上,并且根据材料总结、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辨别、论证自己的观点、意见的来龙去脉,特别涉及一些各家(包括名家)曾经论述过的事物,如果没有掌握硬核的资料是很难给出具有说服力的独家结论。《中国古代首饰史》对于先秦、原始时期的一些妆饰用具,比如玉背象牙梳、玉梳背、玉冠饰的结构、用途的辨析、定义、引经据典、集各家之说,梳理出一个正确的意见,把一些长期被排除在外,处于不正确、不明确身份、用途的物品归纳到首饰系统中去,使这项研究趋于完整,这样的研究成果,不仅充实了古代服饰史,还对文物考古研究有一定价值。

古代首饰这个门类,看似范围小,似乎涉及的研究对象并不太复杂,但因为这方面的出土实物比之冠服方面的数量有过之而无不及,多且丰富,因此在分类功能论述上要困难许多。当我们面对一批明清时期的饰品,基本没有做过专题研究的门外汉,多少对于其中的一些用品凭感觉也能辨识出其身份、用途,因为这些古代物品的变异用品我们在日常生活都能接触到,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实证体验。但是对于远古的这类物品,一般都从未接触、见识过,完全是陌生的,要对这部分用品的名称、用途和用法进行厘清,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对这部分研究不到位,那么对这项研究的完整性来说就有缺陷。

二是系统性强。史论研究都涉及一个溯源问题,即这项专题研究起始于哪个时期,从这个时期起逐步发展成哪几个类别,这些类别在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相互影响和外来影响,这是专题史研究的一个纵向探索,它的系统研究深度取决于溯源的时代定位。《中国古代首饰史》以翔实资料把首饰的起源追溯到旧石器晚期,超越了古代服饰史目前溯源的年限,这个新定位可能将来会成为服饰史起源探索的参考或补充。

系统性还表现在分类的厘定上,古代首饰由于之前缺乏专门研究,有些物品的分类经常出现不同的说法,即使在博物馆的公开展出中,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介绍和说明,《中国古代首饰史》对一些含混不清的问题都做出了新的正确分类解释,比如新石器时期耳饰——玦,按材质、出土地区、形象特征,对照物品的发掘记载进行分类归纳,把一些原本当作佩饰、服饰挂件的玦都一一正名,归复到饰品的正确分类里。汉代的擿也是一个典型,在服饰史的论著里,经常把它作为笄一类进行介绍,而实际上擿、笄是两种近似但不一样,功用也有差异的饰品,《中国古代首饰史》用大量考据、旁证博引对它们之间的不同进行了论述并重新分类,这不得不承认是这部著作的独到之处,可贵之处。类似的分析、辩证还表现在蔽髻、博鬓的区分上,手镯、钏、臂环的名称上,澄清了很多是似而非的问题,由于这种分类问题的辨正澄清,使得这项研究在系统性方面显得很强,很完美。

三是可借鉴、参考、实用性强。《中国古代首饰史》针对每一个历史阶段出现的各类饰品,分为传承和新出二部分,对传承一类出现的变异、新特征,新出部分的功能、用途,用形象图片对照文献记载相互佐证的论述方法,逐一进行介绍、说明,这样的论述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愉悦,也能给专业人士提供所需的参考,其价值就超越了纯粹的学术研究领域,扩展到实用领域了。并且每论及一物,从其名、用途用法流行时期等各方面都要引用丰富的文献记载来佐证,从不进行臆测、假设,这就使得书中结论、判断可信,可借鉴到相关的领域研究中去。做史论研究最难避免的是新物证、新史料的出现推翻已有的结论、判断,但只要在查实史料、收足物证的基础上做出的结论,判断,遭遇的这种学术研究上的尴尬相对就少,有时新材料还能成为更有利的佐证和补充。在翻阅《中国古代首饰史》的过程中,看到一本又一本的参考文献著作名称,不禁感慨到这几位作者几年来真是坐足了冷板凳,耐足了寂寞,否则绝不可能把这么多文献资料穿插引用到三卷本的著述里,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之所成非百日之功。

可参考性强还在于书中用了很多复原图来进行辅助说明。本人是复原图的极力主张者,并不认为图说会冲淡学术著作的学术性,很多时候,特别是这一类的著作,有时附一部分复原图更有利于学术观点的阐述,因为有些只有用图形和色彩形象才能表达清楚的问题,可能文字描述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文字在很多方面无法提供给人们一个完整的直观形象,而且通过大脑合成的思维形象在不同个性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想象,只有通过一张图才能统一大家的认识。在服饰史研究方面,复原图是很有效果的,它既可以弥补实物形象的残缺,又可以示意、判断实物的功能用途是否得当,从而印证文献资料的引用是否准确、合理,而最终完成的复原形象是给予现实用途的最理想、最直接的参考。书中各时期的复原图,对不同时代饰品的装饰效果进行的生动描绘,是本书的特色、点睛之笔,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形象会出现在戏剧舞台上,电视电影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代饰品的魅力!


撰稿:刘永华,编辑:曾石如,本文转载自上戏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版式略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