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田汉和南国社”研究是一个日久弥新的经典议题,而史料的整理和研究一直是该研究领域的重中之重。相关论著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田汉的剧作、文集,如《田汉全集》《田汉文集》;二是田汉的年谱、人物传记,如张向华的《田汉年谱》、董健的《田汉传》、田本相、吴戈、宋宝珍的《田汉评传》、刘平的《戏剧魂——田汉评传》等;三是南国社相关人物的回忆性著述,如阎折梧编的《南国的戏剧》、陈凝秋的《吼狮——塞克文集》、陈白尘的《五十年集》、赵丹的《地狱之门》等,都记录或提及了南国社的相关演出实践和活动;四是南国社相关史料,如沈仍福所编《南国社大事记》、《中国话剧史料集》(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编)和《广东话剧运动史料集》(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广东话剧研究会编)也都收录了田汉和南国社办学、演出等方面的史料。对相关史料的发掘、搜集和系统性梳理,使“田汉和南国社”研究已形成一批质量较高、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研究领域拓展到史料以外的其他多种学科,呈现出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然而,回归文献本身,由田汉亲自创办的南国社社刊——《南国》系列期刊,这是田汉和南国社同仁的直接宣传阵地,是研究“田汉和南国社”这一领域的重要史料文献。上海是田汉和南国社主要活动地区,《南国》期刊文献基本在上海出版、发行,据统计就多达十几种,由于出版时间早、种类多,期间存在停刊、重刊、复刊等多种复杂情况,通常所见是1929-1930年间上海现代书局出版的《南国月刊》(2卷共10期)和《南国周刊》(共16期),这两种《南国》期刊,上戏图书馆均有完整收藏。
《南国月刊》,月刊(实际未能按期出版),1929年5月1日创刊于上海,1930年7月20日出版第2卷第4期,终刊时间不详,目前见存共10期。该刊由南国社编辑,上海现代书局出版、发行。该刊主编田汉,主要撰稿人有田汉、黄素、康白珊等,也登载过欧阳予倩、洪深等名家文章。该刊是田汉继《南国半月刊》《南国特刊》《南国》(不定期)之后一脉相承创办的文艺月刊,该刊编辑方针以“戏剧与小说之创作为主”。作为南国社社刊,主要发表以田汉为代表的南国社成员等人所创作的文艺作品,反映南国社的戏剧活动,阐述南国社的文艺观及社会观。刊载的内容包括文学、绘画、音乐、戏剧、影片等方面的作品,侧重于文艺理论、戏剧评述、戏剧史等方面的文章,也刊有少量中、长篇小说。主要有田汉的《名优之死》《黄花岗》《南归》等剧作,部分社员通信和戏剧名家如欧阳予倩的《粤游杂记》等。其中,第2卷第1期整本刊物就只刊载了田汉一篇长达几万字的《我们的自己批判》一文,文章总结和检讨了几年来南国戏剧运动的得失,特别是思想局限和教训。该刊目前见存1卷1-6期,2卷1-4期。
《南国周刊》,周刊(实际未能按期出版),1929年8月24日创刊于上海,1930年6月出版第16期停刊,共16期。该刊由南国周刊社编辑,上海现代书局出版、发行。该刊主编为左明、赵铭彝,主要撰稿人为南国社成员,如田汉、赵铭彝、左明、黄素、陈子展、姜敬舆、郑千里、阎折梧等人。该刊是继《南国月刊》后创办的文艺周刊,同为南国社社刊,刊载了大量田汉和南国社社员的戏剧作品、小说、文艺评论,报导南国社的各类公演、活动和组织情况及相关戏剧运动消息,南国社社员与戏剧界同行的学术见解和往来通信等等。其中,以戏剧、小说创作和剧评、剧运、戏剧理论为主,如田汉在《南国剧谈》《南国对于戏剧方面的运动》《第一次接触“批评家”的梁实秋先生》等文,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文艺观。此外,田汉也译介了日本作家小山内熏的《日本新剧运动的径路》等论文。陈涛翻译的列宁致高尔基的5 封信,则向国内读者介绍了列宁的文艺思想。第16期为南国社第三期第一次公演特刊,钱杏邨《关于南国的戏剧》一文,从南国社三次公演剧目的内容,分析了南国社从“殿堂艺术”到“民众的艺术”,进而转变为“无产阶级戏剧”的过程,是南国社艺术道路的一篇总结性文字。该刊目前见存1-16期。
南国月刊南国周刊
主编:田汉主编:左明、赵铭彝
出版社: 现代书局
出版日期: 1929-1930
索书号: I2/M106
索书号: J8/M039
此外,上戏图书馆亦收藏有上海萌芽书店1929年出版的《南国的戏剧》一书,是南国社原社员阎折梧主编的一部南国社演出情况及相关史料集。
《南国的戏剧》,1929年7月出版,为南国社相关文集汇编,共1本。该书由上海萌芽书店出版、发行。该书主编阎折梧,主要撰稿人为田汉、洪深、孙师毅、左明、阎折梧、陈明中、赵铭彝、顾仲彝等人。该书是南国社旅宁进行第二次公演之际编成,内容包括南国剧运相关状况、理论探讨以及南国社各地演剧记录等,介绍了南国社的小剧场运动,南国社第二次公演剧本、演员,并有洪深代序《南国社与田汉先生》,以及收录田汉《近代戏剧文学及其社会背景》《戏剧与民众》、顾仲彝《关于民众的戏剧底讨论》等重要文章。该书既是南国社剧运的重要史料,也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
南國的戲劇
著者: 閻折梧編
出版社: 萌芽書店
出版日期: 1929.7
索书号: J824/M007
在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话剧运动和南国社艺术活动中,《南国》系列期刊不仅仅是参与其中,更是为整个戏剧运动起到呐喊和指导的关键性作用。它们和主创人田汉先生一样独树一帜,如锦簇繁花,展现出了“南国社”独有的卓尔不群的精神和巨大的影响力。
而最早于1924年创刊,由田汉、易漱瑜夫妇亲力亲为出版、发行的《南国半月刊》,因发行时间早、发行量少、保存难等问题,现在已鲜见于世。20世纪20年代田汉为《醒狮周报》《中央日报》所编的《南国特刊》《摩登》副刊,散落在各期报纸中,亦未能汇集成册,极少为研究者所用。南国艺术学院时期,田汉和南国社同仁不仅着力恢复《南国半月刊》,学院师生还合力办了一种《南国周刊》。此外,南国社公演时期,除单独出版过公演特刊,如《南国社旅京第二次公演特刊》、《摩登月刊》第1卷第2期《南国社公演专号》、《南国周刊》第16期《南国第三期第一次公演特刊》,还曾在《中央日报》、上海《民国日报》、广州《民国日报》、《上海画报》上办过几期《南国特刊》和《南国专号》。对话剧研究者来说,它们尽管都耳熟能详,但长期以来《南国》文献并未得到较好的梳理及关注,不免为憾。
上戏图书馆所藏之《田汉南国社话剧史料整理及研究》一书正是填补了上述史料散落、不全问题,全书共10卷,分为学术研究部分和文献整理两个部分。文献整理部分采用原版影印方式,共收录《南国》系列期刊13种,专著1种。具体可见下表:
刊名 | 时间 | 期数 | 主编 | 出版单位 | 备注 |
《南国》半月刊 | 1924.1-1924.3 | 4 | 田汉 | 上海泰东图书局 | 半月刊,附《南国新闻》,共4期,目前仅见3期 |
《南国特刊》 | 1925.8-1926.3 | 28 | 田汉 | 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 | 《醒狮周报》副刊 |
《中央日报·摩登》 | 1928.2.2-1928.3.13 | 24 | 田汉 | 中央日报 | 《中央日报》副刊 |
《南国》(不定期) | 1928.5-1928.12 | 2 | 田汉 | 南国艺术学院 | 不定期刊 |
《南国周刊》 | 1928.9 | 1 | 陈子展 | 南国艺术学院 | 目前仅见1期 |
《南国月刊》 | 1929.5-1930.7 | 10 | 田汉 | 上海现代书局 | 月刊 |
《南国周刊》 | 1929.7 | 1 | 田汉 | 上海现代书局 | 南国社第二次公演时赠刊 |
《南国社旅京第二次公演特刊》 | 1929.7.6 | 1 | 高潮 | 南国社戏剧部话剧股 | 特刊 |
《中央日报·南国特刊》 | 1929.7.7-1929.7.12 | 4 | 田汉 | 中央日报 | 特刊 |
《摩登·南国社公演专号》 | 1929.7.20 | 1 | 陈明中 | 摩登社 | 特刊,《摩登》第1卷第2期 |
《上海画报·南国专号》 | 1929.7.30 | 1 | 田汉 | 上海画报 | 特刊 |
《民国日报·南国专号》 | 1929.7.31 | 1 | 田汉 | 上海民国日报 | 特刊 |
《南国周刊》 | 1929.8-1930.6 | 16 | 左明、赵铭彝 | 上海现代书局 | 周刊 |
《南国的戏剧》 | 1929.7 | 1本 | 阎折梧 | 上海萌芽书店 | 南国史料合集 |
学术研究部分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作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果包括20世纪以来“田汉和南国社”研究的综述,南国社组织机构和人员考略,田汉、南国社和《南国》系列文献考述,南国系列期刊的特点、传播及影响,南国社几次重要的公演考略,南国时代的田汉与戏曲等,并编写了南国社大事记。
田汉南国社话剧史料整理及研究
著者: 李歆编著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1
索书号: J824/252 :1- J824/252 :10
本书收录影印文献部分封面及内页:








文献是许多学科研究开展的基础,对戏剧文献的有效发掘、使用,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研究,之于戏剧学科的建设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借助《南国》期刊及其他相关话剧史料文献,期待更多研究者不仅可以真实还原田汉和南国社的戏剧创作、戏剧教育、演出活动及戏剧运动等情况,还可对话剧史的丰富延展、深入研究有所突破,以收获更为丰硕的成果。
撰稿 李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曾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