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期 图书推荐--《宴飨礼乐与古代戏剧》

发布者:曾石如发布时间:2021-03-08浏览次数:201

书名:宴飨礼乐与古代戏剧

作者:宫文华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日:2020年7月

ISBN:9787104049722


“宴飨礼乐”是对宴飨与礼乐结合所形成的宴飨礼仪、宴飨用乐和由“礼仪”、“用乐”所体现出来的宴飨文化的统称。宴飨文化构成其内容,而宴飨礼仪、宴飨用乐则是其形式。在中国古代社会,戏剧长期以来是作为宴飨用乐而存在的。因此,宴飨礼乐(主要是宴飨文化)对古代戏剧的发展往往具有决定和影响作用。

鉴于中国古代戏剧的综合性特征和宴飨礼乐的复杂化表现,本书主要运用戏剧学、历史学、文献学、文物学、艺术学、民俗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宴飨礼乐影响下中国古代戏剧的形式特征和发展状态进行实证分析和系统梳理,以此揭示戏剧发展演变背后的内在理路和外部动因。

全书共分八个部分:绪论部分,提出问题,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综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其存在的欠缺环节、空白之处,进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宴飨礼乐制度述略”,系统梳理了宴飨礼乐制度的起源、发展、转型、变迁的全过程,这一过程与戏剧的演进脉络相一致;第二章“宴飨礼仪及其用乐考”,对宴飨礼仪、宴飨用乐详加考辩,以此探讨戏剧的生成路径;第三章“宴飨礼乐的类型、特征与功能”,详细分析了宴飨礼乐的类型,其中“国”之层面的宫廷宴飨与“家”之层面的私人宴飨最值得重视,由此形成了两种演剧形式和两种戏剧形态,而宴飨礼乐的特征、功能对形成中国古代戏剧“杂”之结构特点和娱乐性的审美追求亦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章“汉唐宴飨戏剧的形态和特征”,举例说明古代戏剧的三大来源及其特征;第五章“宋金宴飨戏剧的转型和发展”,试图梳理中国古代戏剧在宋金时期转型发展的内在理路,并揭示其动因,同时对戏剧从“宴飨演剧”向“祭祀演剧”的演进历程进行探微;第六章“元明清宴飨戏剧创作和演出的繁荣”,着意于探讨这种繁荣背后的动因,其中既有宫廷宴飨演剧的推动,亦有私人宴会演剧的助力;第七章“清中后期宴飨戏剧的变迁”,从宫廷宴飨演剧制度演进的角度,探讨了发生在清代中后期剧坛的各种戏剧现象,比如“花雅之争”、“折子戏演出的繁荣”和“地方戏的勃兴”等。在此基础上,试图对所谓的“卢冀野之问”作出解答。中国古代戏剧的发展在整体上呈现出“三段式”的脉络,即汉唐时期的伎艺性表演、宋元明清所谓“曲的历程”和清代中后期伎艺性表演的回归。

宴飨礼乐对古代戏剧的渗透无处不在,从戏剧创作、戏剧作品、戏剧演出、戏剧形态、戏剧观念到戏剧作家、戏剧演员、戏剧观众等可以说涉及戏剧的方方面面无不受到宴飨礼乐的影响。因此,“宴飨礼乐与古代戏剧的关系研究”是一个颇为宏大的课题。本书选取中国古代戏剧史上的部分问题从宴飨礼乐的视角进行观照,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作者简介

宫文华:山西大同人,2019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为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理事、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戏剧史、戏剧文物与文学、戏剧民俗、比较戏剧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主持省级项目3项,曾在《文化遗产》、《戏曲研究》、《中华戏曲》、《新闻爱好者》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本文转载自上戏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图片版式略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