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期 《自我演戏以来》--馆藏民国话剧精品文献之三

发布者:曾石如发布时间:2020-06-09浏览次数:516


  今年是我国戏剧运动著名人物欧阳予倩先生诞辰130周年。

  欧阳予倩(1889—1962),原名立袁,号南杰,艺名莲生、兰笙,笔名春柳,湖南浏阳人。予倩出生于湖南浏阳县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1902年,年仅13岁的欧阳予倩赴日留学,先后入成城中学、明治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学习。1907年,16岁的欧阳予倩加入了由留日学生李叔同、曾孝谷等组织的“春柳社”,参加了新剧《黑奴吁天录》的演出。

  1911年,欧阳予倩回国后又与陆镜若先后组织新剧同志会,组建了春柳剧场,积极倡导新剧运动,在春柳剧场(即谋得利)登台,演出鼓吹革命,反对封建的新剧,大受时誉。春柳剧场解散后,他又置身于笑舞台、大舞台等,一度与朱双云合作,编、导、演了大量的剧目,如《鸳鸯剑》《馒头庵》《人面桃花》《哀鸿泪》《武松与潘金莲》等,尤其是在笑舞台期间,创造十分独特的“红楼歌剧”,享有“北梅(梅兰芳)南欧”之誉。

  1918年应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之邀,在南通创办伶工学社,创建了更俗剧场,任南通伶工学社主任,主持学校校务,进行戏剧教育改革的尝试。1925年7月至1926年1月,任上海美专语剧(即话剧)教授,在此期间创作了《屏风后》《车夫之家》《小英姑娘》《买卖》等剧目。

  1927年3月北伐军占领南京之后,受陈铭枢将军之邀,欧阳予倩到南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戏剧股工作,拟在宁创办国民剧场,宣传北伐。陈铭枢的文化造诣颇深,与欧阳予倩志趣相投,遂成为挚友。1928年11月,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济深先生和第11军军长陈铭枢将军的共邀之下,欧阳予倩先生由沪抵粤,从事粤剧改良。

  在粤期间,欧阳予倩所做之最大贡献便是成立了广东戏剧研究所。

戏剧研究所是为“创造适时代为民众的新剧”而设,这一时期所展现的理论和实践,是欧阳予倩继南通伶工学社和更俗剧场之后又一次重要的艺术探索历程,是他艺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除了进行戏剧教育之外,欧阳予倩还着力进行戏剧艺术和理论的研究,撰写了《怎样完成我们的戏剧运动》《戏剧改革之理论与实践》《用粤语演话剧》《戏剧运动之今后》《陕西易俗社之今昔》等理论文章,并通过由他主持的杂志——《戏剧》,连载发表。其的代表作《自我演戏以来》,便完成于这一时期。

  《自我演戏以来》,是欧阳予倩“前半生的自传”,该书详尽地记述了作者自己是如何在青年时代一步步地走向戏剧舞台的经历。

  上戏图书馆馆藏的《自我演戏以来》,是1933年上海神州国光社2月出版发行的版本,全书共264页,收录了欧阳予倩的12篇文章,分别是《自我演戏以来》《春柳社的开场》《申酉会》《广西的生活》《同志会》《社会教育团》《文社》《春柳剧场》《作职业俳优的时期》《在南通信了三年》《离开南通以后》《国民剧场的经过》,附录中收录了《广东戏剧研究所之经过情形》等文。

  1959年5月,中国戏剧出版社重版了该书,我馆亦有收藏。在新版的《自我演戏以来》中,欧阳予倩写道:


 这是我前半生(从1907年第一次登台到1928年脱离舞台生活为止)的自述,是1928年在广东戏剧研究所的时候写的,曾于该所出版的杂志《戏剧》连载发表。当时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的记错了,有的排印错了,有的措词不当,有的谦虚得不得体,自己没有校过。这次出版曾酌量加以订正,以求真实。有些不易明了地方,一一加注,或补充说明。至于有关过去时期我的思想见解的那部分完全照旧。总体看来,修订的部分很少,力求保存初稿的面貌。一来,有许多事当时记忆犹新,今天追述可能写不了那样生动。二来,如果要作为自传从新写过,那就要重起炉灶,我兴趣不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所以只好加以注释和补充说明,并把《回忆春柳》《谈文明戏》《我怎样学会了演京戏》《我自排自演的京戏》等文章附录在后面,以供读者参考和对照。



 《自我演戏以来》原载广东戏剧研究所出版的《戏剧》第1卷第2期至第6期,第2卷第2至4期合刊(1929年5月至1931年2月)。1933年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单行本。本书反映了作者在戏剧舞台上勤奋努力、由一个戏剧爱好者逐步成长为职业演员、并建立起自己独有的戏剧观的过程,是研究欧阳予倩生平及艺术思想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我国早期话剧运动发展史的重要文献。书中的《春柳社的开场》一文,介绍了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演出新剧《黑奴吁天录》的缘起及其本人参加演出的过程,是目前国内记述春柳演剧较为珍贵的一手文献。春柳社在我国话剧运动的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朱双云《新剧史》中道:“留日学生曾存吴、李叔同、吴我尊、谢抗白等,慨祖国文艺之堕落,发起春柳社于东京。会徐淮告灾,乃演《巴黎花茶女遗事》,集资赈之。日人惊为创举,啧啧称道,即各报亦多有誉辞”。《同志会》一文记述了作者早年在沪期间与陆镜若领导的新剧同志会的合作。新剧同志会是我国早期话剧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剧团,据记载,1912年三月(阴历),“陆镜若立自扶桑来,与漫士等立新剧同志会,于沪演于张氏味莼园”。《社会教育团》和《文社》,记述了作者在湖南长沙的演剧经历。据史料记载,文社到长沙演出新剧,“颇为一般人所称许”,当时的湖南省督军谭延闿对文社的新剧,十分感兴趣。为了方便能天天看演,堂堂的一省督军竟然情愿坐在台侧,担任司幕之职,“以过其戏瘾”。《春柳剧场》一文,记述了作者在上海谋得利剧场的演剧经历。陆镜若等结束了长沙的演出,返回上海后,得到了张静江、吴稚晖等人的帮助,“于民三甲寅正月”在谋得利剧场演出,并将剧场名称改为“春柳剧场”,以示不忘“春柳社”之根本。1915年元旦,春柳剧场迁到福州路石路的天仙茶园新民社的旧址,继续以“春柳剧场”的名义对外演出,不久后又搬回谋得利,欧阳予倩也脱离新剧同志会而加入了民鸣社。《作职业俳优的时期》则记述了作者在杭州的深居生涯,《在南通住了三年》记述了作者在南通伶工学社的戏剧教育经历。


  该书涉及了我国早期话剧的许多我事资料,极富史料价值。海峡两岸的文献工作者对于这部著作,均十分重视。1990年,台湾龙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现代自传丛书》第2辑中的第6种,便是欧阳予倩的《自我演戏以来》。


撰稿 赵骥 ,编辑 曾石如,图片来源于网络